“開始回裝,注意同軸度距離要達到0.5mm以下,上游側內外法蘭面距離達到0.4mm以下?!?1月21日,在趙山渡電廠二號機組A級檢修現場,一位皮膚黝黑、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,用對講機與檢修員強調導葉回裝軸承套距離。他一直奮戰在設備維護第一線,與電廠機電設備朝夕相處,用堅實的臂膀和專業的工匠精神為電廠安全運行保駕護航。他就是珊溪水利樞紐趙山渡電廠設備科副科長潘鏡成。
珊溪水利樞紐工程位于飛云江干流中游河段,由珊溪水庫、趙山渡引水工程兩部分組成,具有供水、發電、灌溉、防洪及改善下游平原河網水質等綜合功能。趙山渡引水樞紐工程為珊溪水利樞紐工程的組成部分,是以供水、灌溉為主,兼顧發電的綜合利用的大(II)型水利工程,主要由河床式發電廠房、16孔泄洪閘和引水渠首進水閘組成。
實干篤行,做基層的“頂梁柱”
大廈有棟梁支撐,方能屹立不倒。潘鏡成就像一根“頂梁柱”,以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,扎實過硬的專業技術,在機電設備安全運轉崗位上,撐起了一片天地。
1980年,16歲的潘鏡成進入了一家化工廠工作,從“鋸、銼、鉆”開始,學習最基本的機修鉗工技術,即使日復一日面對各種高強度的工作,他也從沒后退過,跟隨老師傅們掌握了扎實的技術技能。
2008年,潘鏡成進入趙山渡電廠設備科工作。當時大壩十六孔閘門止水封因使用年限過久,出現老化、漏水現象,需及時進行水封更換。大壩十六孔閘門止水封是指通過將閘門與閘孔周界預埋件間隙密封,從而避免閘門出現漏水,是保證閘門密閉封水、正常運行的關鍵部件。更換不僅工程量大,且全程是戶外高空施工、水面施工,安全風險高難度大。
潘鏡成率領團隊主動請纓,“我對團隊的技術有信心,我對團隊的能力有信心!”就這樣潘鏡成領命親自帶領團隊“上陣”,在不影響大壩閘門防汛、防洪的情況下,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加班加點犧牲周末,開啟“朝8晚11”工作模式,精心施工嚴控質量,最終通過3個月提前完成了任務,為公司節省了大量資金。
沖鋒在前,當好設備的“保姆”
平常像老黃牛一樣踏實工作,遇到緊急情況,如同賽馬一樣向前沖。多年來,潘鏡成作為趙山渡電廠設備科的一員,時刻牢記著自己是一名設備的保姆,保障設備的安全,就是他的終極使命和責任。
2009年,臺風“莫拉克”來勢洶洶,溫州地區臺風強度大,降雨范圍集中。臺風臨近登陸,狂風呼嘯,夾雜著暴雨傾盆而下。就在這時,趙山渡電廠巡視人員發現集水井抽水頻率大大增加,1號機主軸密封漏水嚴重,直接導致機組無法正常運行。潘鏡成臨危受命,負責搶修工作,鉆進直徑不足1米、空間狹窄的機組內部,當時他幾乎是躺著作業,輾轉騰挪都要消耗大量的體力。即便如此,潘鏡成也沒停止手中的工作。通過連續兩天兩夜奮戰,搶在臺風登陸之前,完成了主軸密封的修復,成功使1號機恢復正常運行。
長期的經驗積累,使潘鏡成對電廠的設備了如指掌。一次工作中,他發現機組檢修閘門總是出現吊裝時難以掛鉤的現象,每次閘門吊起都面臨無法回落的問題。以往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,只能請潛水員下水輔助,然而因水底層泥沙較多,水下能見度低,潛水設備能夠清理的雜物數量十分有限,工作推進緩慢。為此,潘鏡成通過反復試驗尋找問題的根源,發現是抓梁掛鉤對應的底部導引孔出現了問題。檢修閘門導引孔是引導閘門落在正確位置,防止閘門落偏、被異物阻塞的重要部件。潘鏡成多次實地考察,咨詢潛水員水下情況,結合數據研究,查閱大量的資料,成功主導完成了對檢修閘門導引孔的技術改造。
言傳身教,做好技術“領路人”
“要給學生一碗水,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甚至一池水”。40多年的工作經驗,以及10余年與電廠設備的朝夕相處,潘鏡成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,這也正是年輕職工所欠缺的。
平凡蘊涵精彩,多年來,潘鏡成在技術方面嚴格要求自我的同時,還不忘記堅持“傳、幫、帶”使命。擔任電廠年輕員工的“領路人”,與年輕員工交流工作經驗,把個人掌握的技術、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。在傳授經驗的過程中,潘鏡成針對機械方面書本、圖紙上的內容抽象難懂的實際情況,堅持實踐教學,耐心地向青年人講解設備操作技術要領,讓抽象的理論變得接地氣,讓晦澀的學術知識變得通俗易懂。如電廠的油系統功能繁多,各個油管路錯綜復雜,很多技術人員短時間難以掌握。每當潘鏡成向新技術人員講解時就會拿著油系統的圖紙,帶領他們在現場各處奔走,指出實物與圖紙一一對應,并且細致講解每處原理功能。他獨特的“拆開了講”教學方式贏得了一致稱贊。珊溪水利樞紐偏于一隅,這反而成了潘鏡成潛心專研技術的“清靜之地”,幫助他在技術攻關路上繼續風雨無阻地前行。
2020年,潘鏡成與科室新成員徐也迅結為師徒。當時正好趕上機組大修,潘鏡成一有機會就帶著徐也迅鉆到機組各個部位,熟悉了解設備構建。趁著檢修,兩人爬進尾水流道里測量導葉間隙,即便滿身泥水也不在乎。泥水印在臉頰,知識刻進腦海,潘鏡成恨不得把每個零件都拆開來演示一番。潘鏡成不厭其煩地為徐也迅講解各項具體操作事項,還興奮地告訴他:“你來的正是時候,碰上20年第一次機組大修,這可不能拆開了講,平時沒有這么好的機會能與這些設備近距離接觸呀?!?/p>
歲月如白駒過隙。珊溪水利樞紐作為溫州歷史上投資最大的水利工程,為溫州地區提供了強有力的防洪抗旱、供水保障和優質電源。而潘鏡成用四十年來守衛著珊溪水利樞紐,對肩負的責任使命從未松懈,始終用一顆匠心,默默守護著自己的“陣地”。
集團于2010年12月成立,2020年1月更名為溫州市公用事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。集團內設10個部(室),下轄10家二級企業,參股1家。注冊資本金50億元。2021年,資產總額138.13億元,營業收入...